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303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The Asian corn borer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enters facultative diapause as fully‐developed larvae in response to short‐day condit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photoperiodic response, moths from Nanchang (28°46′N, 115°50′E) enter diapause in response to short day‐lengths (D strain), even at the high temperatures whereas moths from Ledong (18°47′N, 108°89′E) exhibit almost no diapaus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N strain). In the present study, crosses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heritance of diapause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s at temperatures of 22, 25 and 28 °C. The moths, both reciprocal crosses and backcrosses, show a clear long‐day respons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D strain, suggesting that the photoperiodic response controlling diapause in this moth is heritable. However, the critical day‐length for induction of diapause is shorter in hybrids than in the D strain. The N strain also shows a short‐day photoperiodic response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of 22 °C, indicating that the N strain still has the capacity to enter a photoperiodically‐induced diapause, depending on the rearing temperature. The incidence of diapause in all crosses is highest with D strain fathers or grandfathers and lowest with N strain fathers or grandfathers, indicating that the male parent has significantly more influ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diapause of subsequent progeny than the femal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ll crosses under LD 12 : 12 h or LD 13 : 11 h photocycles at 25 °C show that inheritance of diapause in O. furnacalis does not fit an additive hypothesis and that the capacity for diapause is transmitted genetically in the manner of incomplete dominance.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将来源于Bacillus sp 602 -1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ot-CGT)基因(cgt)插入到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质粒PQE30/cgt,成功转化宿主菌E coli M15后,得到重组菌株E coli M15 (PQE30/cgt).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酶表达的最适条件:TB培养基,0.01 mmol/L IPTG,诱导温度16℃,胞内酶比活力最高可达5 209 U/mL;加入IPTG 24 h后,添加甘氨酸和甘露醇会促使酶向胞外分泌.酶蛋白自诱导表达的适宜条件为在TB培养基中添加乳糖3.0 g/L,葡萄糖1.2 g/L,16℃培养96 h,酶比活力达到8 635 U/mL,明显高于IPTG诱导的效果.通过SDSPAGE验证了上述结论.酶催化转化实验表明:重组酶转化质量分数为1%可溶淀粉24h后,α-环糊精(α-CD)转化率可达38.2%,α和β的峰面积比约为3.4:1,α-CD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因此该重组α-CGT酶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菠萝(Ananas comosus)维管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VOZ)家族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征,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NaCl、干旱和低温(4℃)等逆境处理对菠萝VOZ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菠萝与拟南芥、水稻的VOZ转录因子家族均含有2个保守区域,且菠萝VOZ蛋白均为亲水酸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菠萝VOZ蛋白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2)qRT-PCR分析显示,不同非生物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NaCl、干旱、低温(4℃)、甘露醇、ABA、Eth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研究推测,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以负调控的方式参与菠萝抗高盐、干旱、低温(4℃)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菠萝抗逆分子机制和菠萝抗逆性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对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也Taxuschinensisvar.mairei(LemeeetLévl.)ChengetL.K.Fu页人工林不同等级细根的结构参数及C和N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细根结构参数与C和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Ⅰ-吁级细根的根直径、比根长(SRL)和比表面积(SSA)均有差异,6、7和8a植株细根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073、1.815和1.734mm,平均SRL分别为14.09、12.88和14.12m·g-1,平均SSA分别为54.93、45.85和50.72cm2·g-1;随根序等级提高,同龄植株细根的SRL和SSA均依次降低、根直径则逐渐增大,且总体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除Ⅰ级细根外,7a植株各级细根的SRL和SSA均最小;6a植株各级细根的直径均最小。各林龄植株细根的根尖密度和分叉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6a植株最大。细根干质量以6a植株最低、7a植株最高,且差异显著。随根序等级提高,细根C含量逐渐增加、N含量则逐渐降低,同龄植株Ⅰ-Ⅴ级细根的C和N含量总体上差异显著;各级细根中,7a植株的C含量均最高、8a植株的N含量均最低;6、7和8a植株细根的平均C含量分别为454.41、501.90和441.55mg·g-1,平均N含量分别为12.63、11.99和5.88mg·g-1。各林龄植株细根的C含量与细根直径和干质量均正相关,与SRL、SSA和根尖密度均负相关;N含量与细根直径均负相关,与SRL、SSA和根尖密度均正相关;此外,N含量与干质量以及C和N含量与分叉数的相关性均无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树龄对南方红豆杉细根直径影响较大,而不同序级细根的结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小麦产品质量的土壤铅修复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雷  周启星  陈苏  崔爽 《生态科学》2006,25(6):554-557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利用盆栽实验,通过小麦生物量、小麦不同部位铅含量、土壤总铅含量及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变化确定了棕壤土中Pb的土壤修复基准。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提高,小麦各器官中的铅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根部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籽壳,籽实中铅的含量最低。以小麦籽实生物量降低10%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为292mg·kg-1,有效铅含量为7mg·kg-1。以小麦可食部位-籽实中铅含量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总量为170mg·kg-1,有效态含量为4mg·kg-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方法对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分析的可靠性。方法应用27个生化位点和13个微卫星DNA位点,采用已建立的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方法对国内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生化基因位点中有13个位点在整体中呈现遗传多态性,多态率为48.1%;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在整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均为84.6%。两种方法测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趋于一致,微卫星DNA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平均杂合度均明显高于生化标记方法。但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检测对两个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反映一致,所反映的群体平衡状况也基本一致。结论生化标记分析和微卫星DNA方法均可较好地反映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08.
昆明山海棠在微核实验中非整倍体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曹佳  胡斌  程天民  程舸 《遗传》1997,19(1):1-3
本文报道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昆明山棠(THH)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结果THH(10-60μg/ml)诱导的62.1-68.4%的MN为FISH阳性, 35.9-42.2%的MN为CREST阳性,较精确的FISH结果显示THH具有较强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同时认为次要卫星DNA探针比CREST染色更适合于MN的着丝粒检测。  相似文献   
109.
从青杨天牛分离的几种致病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青杨天牛虫尸上分离出枝顶孢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真菌,其中枝顶孢霉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青杨天牛蛹对五种致病真菌进行了生物测定,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顺序为: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尖孢镰刀菌>轮状镰刀菌。青杨天牛不同虫期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易感性顺序为:1龄幼虫>蛹>老熟幼虫。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枝顶孢霉菌液田间防治青杨天牛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5.56%及48.72%。  相似文献   
110.
调查的目的意义 内蒙古西部是我国重要甜菜种植地区之一。该地区为盐渍土壤区,适于藜科、苋科和蓼科植物的生长。其中不少种类是象虫科的方喙象亚科(Cleoninae)和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的寄主植物。每当甜菜进入苗期,这些象虫便迁入甜菜地,而甜菜象则已经成为毁灭性害虫。其它种类是否为害?有无经济意义?都不明确。为了摸清种类,明确它们的数量、食性、经济意义等,为改进甜菜象虫的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